发布时间:2025-7-24
类别:推荐供应商
阅读:0
摘要:
印度加速半导体自主化进程:首款国产芯片2025年问世,百万人投身AI培训(一)
【导语】
据印度《经济时报》报道,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部长阿什维尼·维什瑙(Ashwini Vaishnaw)近日宣布,印度首款国产芯片将于2025年正式推出,同时计划在2024年内实现“印度制造”芯片的量产。此外,印度政府正全力推进半导体产业生态建设,包括6家半导体工厂的加速落地,以及一项覆盖100万人的大规模人工智能(AI)应用培训计划。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印度在科技自主化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,意图在全球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一席之地。
印度近年来将半导体产业视为国家战略优先事项。维什瑙表示,印度首款国产芯片的研发已进入最后阶段,预计2025年面世。这款芯片将覆盖消费电子、通信和汽车等多个领域,初步定位中低端市场,但未来将向高性能计算领域拓展。
为实现这一目标,印度政府推出了“印度半导体使命”(India Semiconductor Mission, ISM),通过10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吸引全球半导体企业投资。目前,已有6家半导体制造工厂在印度多地启动建设,包括塔塔集团与台湾力积电(PSMC)合作的古吉拉特邦晶圆厂,以及美国半导体巨头美光科技在泰米尔纳德邦的封装测试厂。
维什瑙强调,印度不仅关注芯片制造,还致力于构建完整的产业链:“从硅片生产到封装测试,再到芯片设计,我们要让印度成为全球半导体价值链的核心参与者。”
尽管印度政府雄心勃勃,但业界对“2024年量产”的时间表持谨慎态度。半导体行业专家指出,芯片制造涉及复杂的工艺和极高的技术门槛,通常需要3-5年的建设周期。例如,美光科技的印度工厂预计2024年底投产,但初期仅能完成封装环节,而非完整的晶圆制造。
不过,印度在芯片设计领域已有一定积累。班加罗尔被誉为“印度硅谷”,聚集了英特尔、高通、AMD等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,本土企业如Saankhya Labs和Signalchip也在射频和通信芯片领域取得突破。维什瑙表示,印度将利用设计优势,通过“代工+本土研发”的模式快速切入市场。
此外,印度政府正积极推动与日本、欧盟的技术合作。日本半导体设备企业东京电子(TEL)已承诺在印度设立技术支持中心,而欧盟则可能通过“印度-欧盟贸易与技术委员会”向印度转移部分成熟制程技术。
除半导体外,印度还瞄准了人工智能这一前沿领域。维什瑙透露,一项覆盖100万人的AI应用培训计划正在实施中,重点培养数据标注、机器学习模型开发和行业应用等技能。参与者将通过在线平台和线下实训中心接受培训,目标是为印度AI产业储备基层技术力量。
印度IT行业巨头如塔塔咨询服务(TCS)、Infosys和Wipro已加入该计划,未来三年内计划在医疗、农业和金融等领域推出本土化AI解决方案。例如,印度农业部门正试点AI驱动的病虫害预测系统,而孟买的医院则开始采用AI辅助诊断工具。
分析人士认为,印度的半导体和AI布局具有明显的战略意图。一方面,全球供应链重组为印度提供了机遇。在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,跨国公司寻求“中国+1”的替代方案,印度希望凭借人口红利和政策激励成为新的制造中心。
另一方面,印度也面临严峻挑战。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年投资超千亿美元,而美国通过《芯片法案》吸引台积电、三星等企业建厂。相比之下,印度的基础设施短板和官僚效率问题可能拖累进展。
对此,维什瑙回应称:“印度拥有全球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、最年轻的工程师群体,以及坚定的政策支持。我们不需要与他人比较,只需按自己的节奏前进。”
若印度能按计划实现2025年国产芯片问世,其意义不亚于20世纪80年代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。然而,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持续投入并克服技术壁垒。
短期内,印度可能聚焦成熟制程芯片和封装测试,逐步积累经验;长期则需攻克高端光刻机、EDA工具等“卡脖子”环节。与此同时,百万AI人才的培养能否转化为产业竞争力,也将决定印度能否在数字经济时代实现弯道超车。
正如《经济时报》评论所言:“印度正在下一盘大棋,但棋盘上的对手们早已走了很远。”
Copyright 2024 gkzhan.com A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08810号-21 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