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10-16
类别:推荐供应商
阅读:0
摘要:
第二十五届中国工博会圆满落幕,勾勒全球工业新图景
记者 王涵 发自上海
九月申城,秋高气爽,全球工业界的目光在此汇聚。昨日,为期五天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(以下简称“工博会”)在国家会展中心(上海)圆满落下帷幕。这场以“工业新质,智造无界”为主题的工业盛宴,以创纪录的30万平方米展览面积,汇聚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顶尖企业,全方位展示了工业领域的最新成果、前沿技术与未来趋势,不仅规模创下历史新高,更以其深刻的洞察与宏大的展示格局,为全球工业的转型与升级注入了强劲的“中国动能”。
规模空前,一场全球工业的“奥林匹克”
作为中国工业领域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和经贸交流合作平台,中国工博会已发展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、规模最大的工业品牌展之一。本届工博会再度实现自我超越,30万平方米的展区犹如一个巨大的“工业迷宫”,九大专业展区涵盖了从智能制造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新能源到工业自动化、机器人、信息技术的全产业链条。
穿梭于各个展馆,人潮涌动,洽谈热烈。这里既有像中国商飞、中国航天、上海电气、西门子、ABB、发那科这样的行业巨擘,也有一大批在细分领域锐意创新的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。据主办方初步统计,本届展会共吸引境内外专业观众超20万人次,现场达成合作协议及意向订单金额再创新高,充分彰显了工博会作为全球工业技术、产品与市场“连接器”的强大效能。
新质生产力登台,智能制造“无界”融合
“工业新质,智造无界”的主题在本届展会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。所谓“新质生产力”,即以科技创新为主导,具有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质量特征的生产力。在展会上,这不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化身为一个个可触可感的解决方案。
在机器人展区,协作机器人正以惊人的灵活性与精准度,与工人并肩完成精密装配;人形机器人已能稳健行走并执行复杂指令,预示着其在未来服务业和特种领域的巨大潜力。在工业自动化馆,数字孪生技术将物理工厂“复制”到虚拟空间,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仿真、预测与优化。5G技术的深度赋能,使得远程操控、无人巡检等应用变得触手可及,打破了工厂围墙的界限。
“过去的自动化是‘机器换人’,而现在的智能制造是‘人机协同,数据驱动’。”西门子(中国)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王海滨在展会论坛上表示,“我们展示的‘未来工业’解决方案,正是通过软硬件的无缝集成,打破信息孤岛,让制造过程变得透明、高效且富有弹性。”
此外,绿色低碳成为本届工博会另一大亮点。从高效节能的电机、变频器,到覆盖发电、储能、充电全链路的新能源解决方案,再到可循环、可降解的新材料,中国企业正用实际行动响应“双碳”目标,向全球展示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。
引领创新使命,搭建国际合作桥梁
自1999年创办以来,中国工博会始终承载着推动中国产业升级、促进国际交流合作、引领创新发展的核心使命。它不仅是中国工业成就的展示平台,更是全球工业技术交流与思想碰撞的殿堂。
展会期间,举办了超过300场高端论坛、技术研讨会和产业对接会。来自全球的政府官员、学者专家、企业领袖围绕智能制造、工业互联网、人工智能、绿色制造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度讨论,共同把脉全球工业未来走向。
“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,并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数字化和绿色转型。”一位来自德国的参展商感慨道,“工博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平台,不仅能找到合作伙伴,更能清晰地看到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需求与趋势。在这里,我们真正感受到了‘无界’的含义——技术无界、合作无界、未来无界。”
圆满收官,征程再启
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的成功举办,不仅是一场产业的狂欢,更是一个清晰的信号: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,中国正以其庞大的市场、坚定的开放决心和蓬勃的创新活力,持续为全球工业的稳定与发展贡献确定性。
大幕虽已落下,但由本届工博会所激发的创新火花与合作机遇,必将持续燃烧。它向世界宣告,以“新质生产力”为内核,以“无界智造”为形态的工业新纪元正在加速到来。而中国,无疑是这场伟大变革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。我们期待,下一届工博会将带来更多惊喜,继续书写工业强国建设的华彩篇章。
Copyright 2024 gkzhan.com A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08810号-21 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