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7-21
类别:新品推荐
阅读:0
摘要:
是未来光储系统向边缘智能化、模块化发展的核心方向
“MCU + AFE + 通信 + AI 一体化设计” 是未来光储系统向边缘智能化、模块化发展的核心方向。以下是对该类架构的技术解读、典型产品、应用价值与厂商布局的系统分析:
模块组成 | 功能简述 |
---|---|
MCU/MPU | 控制逻辑与边缘计算核心:执行控制算法、充放电调度、MPPT控制、电网识别等 |
AFE | 模拟前端采样:实现电压、电流、温度、SOC等物理信号的精确采集 |
通信模块 | RS485/CAN/Wi-Fi/PLC/以太网等多协议通信,支持组网、云端监控、VPP调度 |
AI协处理器 | 用于预测、能效优化、故障识别、MPPT算法增强,可在边缘实时学习与决策 |
应用场景 | 智能化能力体现 | 一体化带来的优势 |
---|---|---|
户用储能系统 | SOC预测、电池健康管理、负载识别 | 降低主控板成本,缩小系统尺寸 |
工商业储能EMS | 多站协同优化、负荷预测、峰谷套利 | 简化控制器结构,提升通信可靠性 |
光伏微逆/优化器 | AI MPPT追踪、光照预测、效率学习调优 | 边缘自适应控制,无需频繁云端更新 |
光储充融合控制器 | 实时切换策略、能源路由、电价预测 | 兼顾复杂策略调度与低延迟响应 |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 | 一体化智能控制SoC | 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MCU/MPU Core | AI 协处理引擎 | 安全引擎/RTC | |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AFE 模拟前端:多路 ADC、电流/电压/温度采样 | 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通信模块:CAN / RS485 / WiFi / BLE / Ethernet | 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电源管理:LDO、DC-DC、Watchdog、功耗管理 | 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厂商 | 平台系列/芯片型号 | 特点与方向 |
---|---|---|
TI | SimpleLink MCU + BQ76952 | 支持AFE + BLE + ARM Cortex-M4F,配套AI库,适用于储能BMS控制 |
ST | STM32H5 + STPM33 + AI Edge | AI工具包X-CUBE-AI可在本地运行功率预测/负载识别算法 |
NXP | i.MX RT1170 + EdgeLock AFE | 高性能MCU带NN引擎,适合EMS系统中边缘控制 + 安全加密通信 |
ADI | MAX32670 + LTC6813 + RF Stack | 高精度AFE+BLE+MPU集成方案,适配多节点分布式储能 |
Espressif | ESP32-S3(含AI加速) | AI语义 + BLE/WiFi双模,适配低功耗物联网BMS/光伏控制器 |
HPMicro | HPM6000 + 模拟外围 | 国产高性能边缘MCU,支持机器学习内核与高精度ADC |
SiLabs | EFR32 + Gecko SDK | 支持Matter/Zigbee等多协议,适合组网型储能控制模块 |
趋势方向 | 说明 |
---|---|
SoC一体化程度提升 | 单芯片集成 MCU + AFE + 通信 + AI 成为主流,模块成本下降 |
支持更多AI任务 | 局部部署预测型模型:MPPT优化、热失效检测、电池寿命预估 |
软硬协同平台化 | 芯片厂商提供完整SDK/AI训练平台(如TI Edge AI、ST X-CUBE-AI)支持客户定制模型 |
安全通信增强 | 对接VPP/虚拟电厂调度平台,需引入TLS/IPSec等加密安全机制 |
国产平台替代机会 | 中低端市场(户储/工储)MCU + AFE + BLE/WiFi组合中,国产芯片快速崛起 |
✅ 降本增效 :一体化SoC替代分立MCU + 通信 + AFE,极大压缩BOM与功耗
✅ 智能自治 :在本地实现预测与控制决策,无需依赖云端,提升响应速度与系统独立性
✅ 软硬融合 :AI算法与采样控制结合,实现复杂能效调度与功率路径自适应控制
✅ 适应未来应用 :为支持虚拟电厂(VPP)、光储充融合、碳交易等新业态提供计算与连接基础
上一篇:
防范抵御隐藏在暗处的“技术后门”窃密
下一篇:
助力全球客户攻克边缘AI发展中的重重难题
Copyright 2024 gkzhan.com A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08810号-21 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