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9-19
类别:推荐供应商
阅读:0
摘要:
突破续航与性能枷锁:我国动力电池动态测试技术迎来攻坚时刻
近年来,在全球绿色能源革命与“双碳”目标的双重驱动下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歌猛进,产销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。从三电系统到智能网联,中国电动车辆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,甚至在部分领域领跑的重大跨越。然而,在一片繁荣的背后,一个核心的“阿克琉斯之踵”始终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——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(BMS)依然是制约电动车迈向更高品质发展的技术瓶颈。
作为电动汽车的“心脏”,动力电池组是整车的能量输出源,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车辆的启动、加速、最高时速,尤其是用户最为焦虑的续航里程。因此,对动力电池进行全面、精准、深入的测试,一直是电动汽车研发领域中至关重要且极具挑战性的环节。
与传统认知中在稳定环境下测试电池容量和循环寿命不同,电动汽车在实际道路行驶中,其电池组的工作状态极其复杂且瞬息万变。
当驾驶员深踩电门加速超车时,电池需在瞬间爆发出巨大的驱动电流;当遇到红灯减速或下坡刹车时,能量回收系统又会将巨大的电流反向充入电池;在频繁的启停、怠速等待中,电池则处于小电流缓释或待机状态。这种随机的、高频率的、大幅值的电流冲击及充放电模式的瞬间切换,构成了电池工作的真实场景。
车辆对电池组提出的本质是功率需求——即在任何时刻,电池组都必须能输出或接收满足车辆行驶需求的瞬时功率。能否“要多少给多少”,决定了车辆的驾驶质感;能否“来者不拒”地高效回收能量,则直接影响着续航里程。因此,仅仅在实验室稳态条件下测试出的电池性能参数,已无法全面反映其在真实用车环境下的表现。对动力电池动态性能的测试与评估,由此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。
动力电池的动态性能测试,旨在模拟各种极端和复杂的工况,检验电池的响应速度、输出能力、衰减特性和安全边界。其主要挑战包括:
大电流瞬态响应测试: 模拟急加速、爬陡坡等场景,测试电池在瞬间承受极高倍率放电时的电压跌落、温升变化和内阻稳定性,评估其峰值功率输出能力。
充放电切换可靠性测试: 模拟能量回收过程,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从大电流放电到大电流充电的切换,检验电池对此种剧烈转换的耐受度,以及BMS的控制精度与响应速度。
变工况循环寿命测试: 不再是简单的恒流充放,而是编制融合了城市拥堵、高速巡航、激烈驾驶等多种模式的综合工况应力谱,考核电池在动态应力下的容量衰减速率和健康状态(SOH)演化规律。
热管理效能测试: 在动态工况下,电池生热率剧烈变化,测试其热管理系统能否及时、高效地散热或加热,确保电芯始终处于最优温度窗口,避免热失控风险。
认识到动态测试的重要性后,国内顶尖电池企业、整车厂、第三方检测机构以及科研院所已积极行动起来,投入到这场攻坚战中。
在硬件层面,更高精度、更高采样率、更大功率的测试设备被研发出来,以复现真实的路谱信息。在软件层面,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构建起越来越精准的电池数字模型和算法,用于预测电池在动态工况下的状态(SOP:State of Power)并优化BMS控制策略。
这些深入的动态测试,正在为产业带来巨大价值:
正向研发: 帮助工程师更早地发现电池设计缺陷,优化电芯材料、模组结构和Pack集成技术,从源头上打造出更“抗造”的电池。
提升体验: 确保量产车在任何工况下都能输出平稳而强大的动力,减少因功率不足导致的“加速顿挫感”,同时最大化能量回收效率,提升实际续航。
保障安全: 通过测试明确电池的安全边界,为BMS设定更精准的保护阈值,极大降低因过充、过放、过热引发的安全风险。
延长寿命: 理解动态衰减机制,有助于开发更智能的充放电策略,从而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。
展望未来
尽管挑战依然严峻,但我国在动力电池动态测试技术上的持续深耕,正一步步将“技术瓶颈”转化为“技术高地”。这是一场关乎用户体验、安全底线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竞赛。通过揭开动力电池在动态面纱下的真实特性,我们不仅在为电动汽车打造一颗更强大、更可靠的“心脏”,更是在为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下一个十年,铺就一条通往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之路。突破动态测试的壁垒,就是突破电动车性能与续航的终极枷锁。
Copyright 2024 gkzhan.com A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08810号-21 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