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芯国际出售MEMS产线聚焦7纳米攻坚 中芯宁波BAW滤波器突破5G“卡脖子”技术

发布时间:2025-7-28

类别:推荐供应商

阅读:0

摘要:

中芯国际出售MEMS产线聚焦7纳米攻坚 中芯宁波BAW滤波器突破5G“卡脖子”技术

【导语】
中国半导体产业近期迎来两大关键动向:中芯国际宣布出售旗下MEMS(微机电系统)芯片产线,明确“聚焦7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”的战略决心;与此同时,其参股子公司中芯宁波与国内头部手机厂商芯片设计子公司合作,成功攻克高端BAW滤波器制造工艺,打破国外对5G关键射频器件的垄断。这两大事件折射出中国半导体产业“有舍有得”的突围路径——收缩非核心战线,集中火力攻克“卡脖子”环节。


中芯国际出售MEMS产线:断舍离背后的“7纳米攻坚战”

6月28日,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,以1.13亿美元向独立第三方出售旗下SJ Semiconductor(中芯集成)的MEMS芯片制造业务相关资产。公告强调,此举“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,聚焦晶圆代工主业”。

战略收缩的逻辑
中芯国际此次剥离的MEMS产线主要用于生产传感器、麦克风等成熟制程芯片,虽具备稳定营收,但技术门槛相对较低,市场竞争激烈。行业分析指出,中芯国际的决策直指两大核心目标:

  1. 资金与技术资源向先进制程倾斜:7纳米及以下工艺研发需巨额投入(单条产线成本超百亿美元),出售非核心资产可缓解资金压力;

  2. 应对美国技术围堵:在EUV光刻机获取受限的背景下,集中力量开发DUV多重曝光等替代工艺,需全公司技术协同。

国内唯一7纳米攻坚者的压力与野心
目前,中芯国际是中国唯一实现14纳米量产并冲刺7纳米的本土企业。尽管面临设备禁运,其2023年财报显示,先进制程营收占比已提升至15%。此次战略收缩进一步印证其“放弃广撒网,专攻尖端”的路线。半导体研究机构TechInsights评论称:“中芯国际的选择很痛苦,但必要——中国需要一家能在先进制程上与台积电、三星对话的企业。”


中芯宁波BAW滤波器突破:撕开5G射频芯片的“铁幕”

几乎同期,另一则消息引发产业链振奋:中芯宁波与某国内头部手机厂商(业内推测为华为海思或小米松果)合作,完成高端BAW(带谐振腔体声波)滤波器的工艺验证,即将进入量产。

BAW滤波器:5G手机的“咽喉要道”
射频前端芯片是5G通信的核心组件,而BAW滤波器因其在高频段的优异性能(如隔离2.4GHz/5GHz信号),成为5G手机不可替代的部件。此前,全球90%市场被美国博通(Broadcom)和Qorvo垄断,中国厂商长期受制于“断供风险”。

技术突破的关键点
中芯宁波采用“TC-SAW(温度补偿型SAW)”改良工艺,通过特殊材料堆叠和纳米级刻蚀技术,将滤波器插损降至1.5dB以下(接近国际一线水平),同时良品率突破80%。知情人士透露:“该工艺兼容现有8英寸产线,成本比进口产品低30%。”

国产替代的里程碑意义
BAW滤波器的自主化意味着:

  • 中国5G手机厂商可减少对美国供应链的依赖;

  • 未来毫米波频段(如5.5G/6G)的滤波器技术积累提速;

  • 中芯国际系在特色工艺赛道找到“弯道超车”支点。


“聚焦主业”背后的中国半导体突围哲学

中芯国际的“减法”与中芯宁波的“加法”,折射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务实策略:

  1. 资源集中化:在资金、人才有限的情况下,优先保障战略性环节(如逻辑芯片制程);

  2. 生态协同化:通过参股子公司(如中芯宁波、中芯南方)分攻特殊工艺,形成技术互补;

  3. 国产替代精准化:从“全面铺开”转向“逐个击破”(如先解决BAW滤波器,再攻FPGA、GPU)。


【结语】
半导体产业的竞争从来不是“全线出击”的战争,而是找准要害的持久战。中芯国际出售MEMS产线的决断,与BAW滤波器的突破,恰似一枚硬币的两面:一面是壮士断腕的聚焦,一面是单点爆破的锋芒。在全球化退潮与技术封锁的阴影下,这种“有所为有所不为”的智慧,或许正是中国半导体破局的关键所在。


今日

焦点

/FOCUS

更多 >

PDF索引:

A

B

C

D

E

F

G

H

I

J

K

L

M

N

O

P

Q

R

S

T

U

V

W

X

Y

Z

0

1

2

3

4

5

6

7

8

9

IC型号索引:

A

B

C

D

E

F

G

H

I

J

K

L

M

N

O

P

Q

R

S

T

U

V

W

X

Y

Z

0

1

2

3

4

5

6

7

8

9

Copyright 2024 gkzhan.com A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08810号-21 京

0.155113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