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7-24
类别:市场分析
阅读:0
摘要:
轩辕智驾以红外科技引领智能驾驶安全新纪元
【上海,2025年7月24日】 今日,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高工智能汽车联合主办的“2025高工智能汽车产业峰会”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。本次峰会以“智驾下半场:安全、成本与体验的终极竞逐”为主题,汇聚了来自全球汽车制造商、智能驾驶技术供应商、芯片厂商及行业专家等千余名嘉宾,共同探讨智能汽车产业的技术演进与未来趋势。
随着汽车智能化进入深水区,行业竞争的核心维度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。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院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:“过去十年,智能驾驶的竞争聚焦于技术能力的快速迭代,而今天,行业已进入‘安全、成本、体验’三位一体的全新阶段。”
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中国L2+级智能驾驶新车渗透率已突破50%,高阶智驾(NOA)功能正逐步从高端车型向大众市场普及。然而,伴随功能复杂化,如何确保系统安全性、降低硬件成本并优化用户体验,成为车企与技术供应商面临的核心挑战。
“智能驾驶的下半场,不再是单一技术的比拼,而是全栈能力的较量。”某头部车企智能驾驶事业部负责人表示,“尤其在极端天气、复杂路况等长尾场景中,安全冗余系统的构建将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。”
作为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核心的智能驾驶安全方案提供商,轩辕智驾在本次峰会上展示了其最新研发的“全天候多光谱感知系统”,成为全场焦点。该系统通过融合红外热成像、可见光摄像头及毫米波雷达,实现了在黑夜、雾霾、强光等极端环境下的精准目标检测与识别,填补了传统视觉方案在安全冗余上的技术空白。
轩辕智驾技术总监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一组实测数据:搭载红外感知模块的车辆在夜间无照明道路中,对行人、动物的识别距离提升至200米以上,误检率低于0.1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“红外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‘穿透性’和‘温度感知’,它能有效解决摄像头因光线不足或眩光导致的失效问题,为智驾系统提供‘第二双眼睛’。”
此外,轩辕智驾还发布了低成本车规级红外模组方案。通过芯片级集成与算法优化,其新一代红外传感器的成本较传统方案降低40%,为大规模量产铺平了道路。据悉,该技术已获得国内多家头部车企的预装订单,预计2026年实现百万级产能。
在峰会圆桌论坛环节,来自车企、供应链及投资机构的代表围绕“如何兼顾智驾安全与降本压力”展开激辩。
安全优先派:某新势力车企CTO强调,“高阶智驾必须标配冗余感知系统,消费者不会为‘半成品’买单。”
成本务实派: Tier 1供应商代表则认为,“通过传感器融合与算法优化,单一红外模块即可替代部分激光雷达功能,实现80%场景覆盖。”
轩辕智驾市场负责人提出折中方案:“红外技术的优势在于以较低成本扩展安全边界。例如,在AEB(自动紧急制动)场景中,红外可单独作为触发冗余,无需依赖全套高端硬件。”
峰会最后发布的《2025智能驾驶安全白皮书》指出,行业需尽快建立统一的功能安全标准和测试评价体系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呼吁:“各方应开放数据共享,共建极端场景库,避免重复投入。”
轩辕智驾同期宣布加入“中国智能驾驶安全创新联盟”,将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红外技术在智驾领域的标准化应用。
【结语】
2025高工智能汽车产业峰会不仅揭示了技术变革的下一站,更明确了“安全是智能驾驶的终极底线”。轩辕智驾等企业以前沿技术为支点,正在推动行业从“激进创新”向“可靠普惠”转型。在这场没有终点的竞赛中,唯有将安全刻入基因,方能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任。
Copyright 2024 gkzhan.com A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08810号-21 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