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软领航智能座舱域控赛道,助力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加速

发布时间:2025-7-24

类别:推荐供应商

阅读:0

摘要:

东软领航智能座舱域控赛道,助力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加速

引言:智能化浪潮下的汽车产业变革
过去五年,中国汽车产业迎来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。随着电动化、网联化、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,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从传统的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。在这一进程中,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作为核心载体,从最初的高端车型专属配置,迅速下沉至主流车型,成为消费者体验智能化功能的重要入口。据行业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市场智能座舱域控渗透率已突破40%,预计2025年将超过60%。在这一快速扩张的赛道中,东软集团凭借前瞻性的技术布局和深厚的车企合作经验,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。


一、智能座舱域控:汽车电子架构演进的核心战场

1. 从“分布式”到“集中式”,域控架构重塑产业逻辑

传统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采用分布式ECU(电子控制单元),导致系统复杂、线束冗长、协同效率低下。而域控制器(Domain Controller)通过整合多个功能模块,实现计算资源集中化,显著提升性能与成本效率。其中,智能座舱域控因直接关联人机交互、娱乐系统、自动驾驶等功能,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。

2. 渗透率快速提升,主流市场成新增长点

2020年前,智能座舱域控多搭载于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;如今,10万-20万元价位的主流车型已将其列为标配。行业分析师指出,这一变化得益于芯片算力提升、软件定义汽车(SDV)模式普及,以及消费者对智能化体验需求的爆发。例如,多屏联动、语音交互、AR-HUD等功能均依赖域控平台实现。


二、东软的战略布局:技术深耕与生态协同

1. 全栈技术能力,覆盖“硬件+软件+服务”

东软自2015年起布局智能座舱领域,逐步构建了从底层操作系统(如Android、Linux适配)、中间件(NeuSAR车用基础软件)到上层应用(导航、语音AI)的全栈解决方案。其C4-Alfus平台支持高通、瑞萨等多芯片方案,可灵活适配不同车企需求。

2. 与主流车企深度绑定,合作案例频现

东软已与上汽、广汽、长城、比亚迪等20余家国内车企达成合作。例如:

  • 为某自主品牌高端车型提供的域控方案,实现“一芯多屏”及5秒内冷启动;

  • 联合国际Tier 1厂商开发基于高通8295芯片的下一代座舱系统,支持AI场景化服务。

3. 标准化与定制化并重,破解行业痛点

面对车企对降本增效快速迭代的需求,东软推出模块化开发工具链,可将项目周期缩短30%。同时,其符合ASPICE和ISO 26262标准的安全设计,满足了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双重要求。


三、行业挑战与东软的应对之道

1. 芯片短缺与异构计算挑战

全球芯片供应波动对域控量产造成压力。东软通过多芯片平台兼容策略,帮助车企动态调整方案。此外,其虚拟化技术实现在单SOC上同时运行仪表、娱乐等不同安全等级的系统。

2.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竞争升级

随着特斯拉、蔚来等新势力车企自研域控软件,传统供应商需重新定位。东软选择开放合作模式,既提供完整解决方案,也支持车企部分模块自研,形成“共生生态”。


四、未来展望:智能座舱域控的三大趋势

  1. 跨域融合:座舱与自动驾驶域(如舱驾一体)的边界逐渐模糊;

  2. AI深度集成:车内视觉、语音交互将向情感化、主动服务演进;

  3. 云-端协同:基于云端算力的座舱功能(如游戏、社交)成为新卖点。

东软汽车电子事业部负责人表示:“未来五年,智能座舱将从‘功能堆砌’转向‘场景驱动’。东软将持续投入AI与云计算技术,与车企共同定义下一代出行体验。”


结语:中国供应链的全球化机遇
在智能汽车赛道,中国车企与供应商已逐步从“跟随”转向“引领”。以东软为代表的科技企业,正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整合,推动中国智能座舱标准走向全球市场。据预测,2025年东软相关业务营收有望突破50亿元,成为其增长最快的板块之一。


今日

焦点

/FOCUS

更多 >

PDF索引:

A

B

C

D

E

F

G

H

I

J

K

L

M

N

O

P

Q

R

S

T

U

V

W

X

Y

Z

0

1

2

3

4

5

6

7

8

9

IC型号索引:

A

B

C

D

E

F

G

H

I

J

K

L

M

N

O

P

Q

R

S

T

U

V

W

X

Y

Z

0

1

2

3

4

5

6

7

8

9

Copyright 2024 gkzhan.com A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08810号-21 京

0.178969s